更新时间:
三亚市海棠区司法局
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计划
2019年来,区司法局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按照“1+2+3+4+5”的模式,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社区矫正监管、人民调解、法治宣传教育等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在推进海棠法治建设高质量发展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2019年工作回顾
(一)坚持“一个引领”,筑牢为民服务政治保障
2019年,区司法局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等活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改变“重业务、轻党建”,在全局形成党组带头学、支部积极学、党员跟着学的良好学习氛围。以党建为引领,忠诚履职、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优势,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筑牢为民服务政治保障,回应群众关切问题,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得到了区委区政府和市司法局的充分肯定,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二)聚焦“两个平台”,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聚焦“线下”实体平台,优化公共法律服务水平。今年,我局按照“以点带面”的模式,聚焦“线下”实体平台,稳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规范化建设。“点”即以海棠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中心点,持续为辖区内群众“面对面”寻求法律服务提供便利。截至今年10月,中心共受理法律援助161次,超额完成全年任务量,接待群众近千人次,切实让群众感受到法律服务就在身边。“面”即以辖区各驻村(社区)法律顾问为覆盖面,持续做细做优做实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提升直接服务能力,让村民不出村即可享受到优质的法律服务。2019年以来,驻村法律顾问为村(社区)及居民办理法律事务454件,开展法制讲座和法制宣传活动69场。
二是聚焦“线上”网络平台,拓展公共法律服务领域。为贯彻落实司法部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指示精神,2019年,区司法局按照“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要求,聚焦“线上”网络平台,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迈上了新台阶。9月25,海棠区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司法海棠”APP正式上线,加快推进了“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的融合发展,民众足不出户便可享受到“一对一”的法律服务,实现了法律咨询、事务办理“掌上办”“指尖办”。“司法海棠”APP的上线,进一步拓展公共法律服务领域,打通了公共法律服务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已有211位群众下载并使用。
(三)把握“三个关键”,确保社区矫正监管安全
一是把好关口,严格组织审前调查。审前调查(假释前环境评估)坚持“一个中心、一个及时、两个全面”,即:以被告人(罪犯)为中心,接收《委托调查评估函》后及时组织评估,确保被调查人员情况和调查内容全面,保证调查评估意见客观公正,为下一步监管安全工作奠定基础。今年以来,共接受并开展法院审前调查评估49人次、监狱假释前调查评估4人次。
二是用好科技,综合运用电子定位。坚持每天至少2次登录“海南省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对社区矫正对象腕带低电、出区域等报警信息及时核实处理。同时,运用自主引进的“司法辅助监管系统”,采取GPS+WIFI+基站的定位模式,实行分类管理,科学设置实时签到时间,最大限度发挥信息化手段效能,提高监管安全工作的便捷性和实效性。
三是做好就业帮扶,坚持“以就业促稳定”。紧紧扣住“以就业促稳定”这一工作思路,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特殊人群安置帮教工作,形成了“321”帮扶机制。“3”就是三位一体,即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帮扶体系;“2”就是两个保障,即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信息手段予以保障;“1”就是一个目标,即帮助特殊人群尽快重新融入社会、重塑自我的目标。今年以来新接收刑满释放人员52名。截至目前,已成功帮助5名刑释人员就业上岗,实现了帮扶就业零的突破。
(四)着力“四个强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一是强化“队伍”建设,打造专业化队伍。2019年,我局先后聘请了37名律师、法律工作者和五老乡贤等担任专职人民调解员并派驻到辖区各村(社区),为建设一支“资质水平高、理论功底深、业务能力强”的调解队伍打下基础。目前全区已建成人民调解组织32个,拥有专(兼)职人民调解员134人,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多元的人民调解组织体系。
二是强化“规范”管理,打造标准化规范。2019年,为规范人员选聘管理,印发《三亚市海棠区专职人民调解员聘用方案》。为完善调解员管理制度,强化工作保障,印发《三亚市海棠区专职人民调解员管理办法》,《办法》明确了调解员工作职责、工作原则、工作纪律,推动形成管理规范、监督有力、工作有序的管理机制;明确了调解员工作补贴与考核奖励等,调动调解员积极性。各项规章制度的出台,让管理更加标准化、规范化。
三是强化“品牌”效应,打造个性化品牌。为充分发挥优秀人民调解员扎实的调解功底、较高的个人威望、亲和的个人魅力等优势,满足新形势下人民调解自身发展的需要。2019年10月,我局打造了首个个人品牌人民调解室——“杨校长”调解工作室,调解员由海棠区两名退休校长担任,积极释放品牌效应,促进海棠区人民调解工作的全面提升。
四是强化“对接”机制,打造精准化对接。我局积极发挥人民调解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建立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陆续建成派驻派出所、人民法庭、区信访局的人民调解工作室,建立了“公调对接”“诉调对接”“访调对接”机制。2019年9月,在5A级景区蜈支洲岛,成立我市第一家旅游纠纷调解工作站,标志着“旅调对接”机制的建成。至此,我区“五位一体”的大调解格局的初步形成。截止到2019年10月,人民调解共受理了298宗,涉及金额1006.65万元。
(五)突出“五大重点”,助力法治海棠建设
一是重点抓好“关键少数”,建设海棠法治政府。推进依法治区,领导干部是关键,行政执法人员是基础。2019年,区司法局以海南法宣云平台依托,重点抓好“关键少数”人员学法用法,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依法执政能力,以及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能力。此外,还建立了依法决策机制,聘请5名律师组成政府律师顾问团,为区委、区政府决策进行法律论证。
二是重点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打造海棠法宣队伍。今年,区司法局认真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借助村(社区)法律事务联络员和驻村法律顾问等媒介,建立了海棠区普法联络员队伍。围绕社会热点,充分调动各普法成员单位的积极性,开展普法宣传。联合辖区直属各单位、各部门以及社会团体开展法治宣传活动、拍摄普法宣传视频,打造出了上下联动、相互配合的法宣队伍。
四是重点拓展网络阵地,延伸海棠法治文化。2019年,我局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新模式、新方法,以网络为普法新阵地,运用各种新型网络媒介与网上交流平台,创新推出《法治海棠》电子杂志、海棠普法视频等普法作品,同年7月,成功申请政务头条号(政务抖音)账号“海棠司法”,打造“一微一抖一头条”联动宣传模式。2019年至今,海棠区司法局通过司法海棠微信公众号发布法律信息1200余条,拍摄普法微视频10期,制作法治海棠电子报16期。
五是重点建设实体阵地,营造海棠法治氛围。2019年3月25日,海棠·北山普法长廊正式竣工,全长约250米,共有38块普法宣传栏,内容上涵盖了扫黑除恶、禁毒扫黄等八大主题;形式上体现为法律常识、法治诗歌、案例分析等多项内容。2019年11月2日,北山宪法主题公园项目正式开工,预计明年完工。区司法局借助普法长廊、宪法公园等实体平台建设,加强线下普法互动性,提高了法治宣传覆盖面,让人民群众在生活、娱乐中时刻感受到浓厚的法治氛围,实现法融于生活。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思危方能居安。2019年,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清醒看到我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普法责任制落实不到位,“谁执法谁普法”大格局还未完全形成。尤其是部分行政执法单位责任主体意识还不强,以案释法活动开展的还不够扎实。
(二)因机构改革原因,原法制办职能转入区司法局,职能增加了,但未增加相应的编制,存在人员不足问题。
三、2020年工作计划
2020年,我局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法律服务工作。一是当好“引导员”。以驻村律师为媒介,积极引导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做好重点领域、重点内容法律服务工作,在各村(社区)培养一批法律“明白人”,带领周边群众学法用法。二是当好“推广员”。继续扩大司法海棠APP的知晓度和使用率,让法律咨询、事务办理“掌上办”成为现实,切实让群众足不出户享受便捷的法律服务。三是当好“组织员”。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组织律师在区、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点值班,延伸法律服务触角。
(二)深化人民调解工作。一是“巩固基础”,做好矛盾排查和化解工作。开展重点排查和定期排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摸排出来的矛盾及时化解,2020年计划开展矛盾排查400次,化解纠纷300件。二是“迈开脚步”,完善“大调解”机制。抓好“五大调解”的对接,整合各类调处资源,发挥全区各调解组织作用,让专(兼)职调解员积极参与到矛盾化处中来,把社会矛盾有效吸附在辖区内,推进矛盾问题妥善化解。三是“打响品牌”,让调解更贴近群众。让“杨校长”调解工作室成为本地区的人民调解品牌,群众能够慕名而来申请矛盾调处,“校长”将以热心、耐心、爱心、公心、依法、依理、公平、公正地调处每一件矛盾纠纷,打造出个性化调解名片。
(三)深化社区矫正工作。一是加强监管。严格日常管控,突出涉黑涉恶人员线索排查,加大重点时段、重大活动期间管控力度,严防脱管、漏管。二是发展队伍。通过吸纳心理咨询专家、律师、调解员、网络员等担任社区矫正志愿者,发挥他们的优势作用,对社矫人员进行矫治。三是激励对象。调动社矫对象的改造积极性,激励全体社矫对象以身边人为榜样,充分发挥矫治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四是信息收集。继续广泛搜集各方面信息资料,帮助安置帮教人群解决在就业、生活和心理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五是协调各方。协调有关部门、单位和企业,为安置帮教人群提供职业培训、就业指导、就业信息和就业安排等帮助。
(四)深化普法宣传工作。一是以“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为引领。2020年着力加强司法、行政执法部门法治宣传工作与法治实践服务相结合,把法治宣传教育融入法治实践和服务全过程,形成合力。二是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区为引领。切实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把法治建设成效纳入依法治区年度考核体系,切实改变依法治区工作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不好一个样的局面。三是以法治阵地建设为引领。坚持“三贴近”原则(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基层),将普法工作、法治文化建设纳入普法长廊、法治公园等重要内容,打造海棠法治宣传教育新品牌。
(五)做好“七五”普法验收工作。2020年是“七五”普法的收官年,为做好迎接“七五”普法验收的准备工作,2020年年初将对“七五”普法前期、中期开展的相关工作和台账进行信息收集、整理;对于缺失的材料,实行专人专项制度地进行补全,查漏补缺;年末做好汇总工作,以良好的姿态迎接“七五”普法的验收检查。
三亚市海棠区司法局
2019年11月20日